守望——2023年新春寄语!

时间:2023-01-20来源:泰山管理学院 作者:admin




守望 


——2023年新春寄语


很艰难的2022年糊里糊涂的过去了,没什么可留恋和珍惜的,有的只是痛心,只是荒诞。
未来没有预期,也没法儿预期,有的只是不确定、不乐观,有的只是迷茫。
但,生活还得过下去!先致敬还活着的人!

不至于的不至于

过去的一年应该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年,也是最为诡谲和稀里糊涂的一年。
这一年,有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除了核酸还是核酸,做了上百次核酸的人不计其数;除了疫苗还是疫苗,竟然是倒贴钱给你做;除了感染还是感染,却是花钱也没有感冒药可买……
这么多的匪夷所思抛给我们难解的疑惑:疫苗到底是管用还是不管用?都打了好几针,怎么还这么快的密集传播?在大城市传播快还能勉强理解,人口密集,在偏远地区也这么快传播,怎么说?
疫情三年了,不断上演着抢口罩、抢菜、抢药、抢火化、抢墓地,白关、白开、白衣、白肺、白事……今天看到一句话:“全中国都在和死神抢父母”,瞬间泪崩。
我们每个人都被裹挟在这股疫情的洪流中。无力、无助、无奈,不解、不甘、不安,迷惑、迷茫、迷失,失落、失去、失望,痛苦、痛心、痛哭……
疫情这三年,太多不该发生的,瞬间发生了,太多的“不至于”还是出乎意料的“至于”了。一切都那么不符合常识、经不起推敲、没有任何逻辑,还是都残酷的、残忍的、不可思议的发生了。这让我们曾经向往的“诗和远方”、“岁月静好”在绝望、悲愤、悲痛中荡然无存,对未来的太多期盼成了笑话和传说,也让我们从前年的“内卷”到去年的“躺平”再到今年成了“最后一代”、“人矿”……
还有,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记者本应是社会的脊梁、社会的良心,本应肩负起启蒙大众、开启明智的责任,但是,太多人却违背良心,张嘴胡说,不顾别人死活。当现实和时间让伪装现形,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他们“只会在安全的地方出现,收获掌声和喝彩,然后顺便将他人的苦难变现”时,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信誉扫地,而是他们摧毁了整个社会信任的基石,让整个社会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我们该相信谁?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

灾难中的灾难

面对灾难,有撕心裂肺痛苦的人,有手捧鲜花静默的人,有负重艰难前行的人……我尊重灾难中的每一个人,凡是不伤害别人的任何行为都无可厚非,但是我更想问的是,我们有没有在思考“灾难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历史总是在轮回,灾难也一次次的在产生?我们是否对的起自己读过的那些书,是否对的起自己受过的磨难?
黑格尔说:“历史给人们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教训。”
近两年来批判莫言成为潮流和时尚,但是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的授奖词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莫言的描写“令20世纪中国的残酷,前所未有的如此赤裸的呈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怜悯的国度,以及那里的鲁莽、无助和荒唐的人们。”
那些批评莫言的人,正好验证了颁奖词的这句话。
常识在我们这里是最稀缺、最奢侈的东西,谁拥有常识就会被仇视、被孤立,甚至被批判、被迫害。而那些没有常识的人的表现又如《佛祖在一号线》中的几句话所说:“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在一个缺乏常识的环境下一些缺乏常识的人既对自己的能力自信满满,又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坚信不疑,还对自己的道德激情深感自豪。”
常识中包括我们做人的品格和生活的边界。 说一个常见的常识问题,比如人生有苦难,但是很多人喜欢赞美苦难,说是正能量,却从没问过:“苦从何来”,如果有人问了,就是负能量,就会被骂。可是,不知道“苦从何来”,就是稀里糊涂的被动接受,如果再有人赞美苦难,赞美的多了,就让人产生错觉,真以为吃苦是正能量了,便不会再质疑,而是主动去接受苦难,不问是非,那就只有吃不完的苦,遭不完的难。
人生有苦难,这是常识,但是找到苦难的根源,才有可能找到应对和解决的办法,人类才能进步,这也是常识,真正该赞美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贵在能知是非、辨善恶,难吗?并不难,只需要用基本的常识和良知就可以判断是非、辨别善恶。如果常识和良知都唤不醒一个人,能启蒙他们的,只有灾难,如果灾难也启蒙不了,还有什么呢?生命吗?
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看不到事实和真相,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是我更想说,即便我们有条件看到,我们的目力和听力所及离事实和真相的本真面目也是很遥远,而我们的大脑却可以在常识和良知的驱动下有更广和更深的思考。
我相信这三年来很多人看到了太多事情的背后,特别是经历了家人或亲友的离去,会开始重新思考,会对现实感到厌恶、忧伤、悲观,开始对那些表面的东西感到恶心。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学会思考,用常识判断。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在经历了灾难以后,能让自己觉醒,看破灾难的真相,从而知道如何拯救自己、保护家人;面对灾难,不消极、不悲观、不放弃;虽历经苦痛,依旧无畏;再多艰难,依旧坚持。
越多的人在灾难中清醒,才有可能不让灾难再次发生。如果灾难还唤不醒沉睡中的人,那真是灾难中的灾难,也浪费了这场灾难制造的让人觉醒的契机。

确定的不确定

2022年不堪回首,那么2023年会比2022年好吗?
现在能确定的事是我们放开了,但是别人却把门对你关上了(已经有35个国家关闭了在华签证中心),怎么办?感染的高峰期还没到,需要多久能恢复正常?这会带来多大的后果?留下多少阴影?经济、科技、贸易脱钩,产业转移会有多大的影响?民企信心的恢复需要多长时间?全球出现的经济危机、俄乌之战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多大?是不是还会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一切都是未知,不确定。
放开不等于繁荣,放开最多是可以开始恢复、修复,特别是信心的修复、创伤的修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过家家,也不是打游戏。
“2022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种说法在2019年就开始流行了,那 2023年会不会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如果是,我们怎么办?
乐观是生活的态度,悲观是人生的远见。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都要建立在客观、理性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否则就是盲目、无脑的乐观和莫须有的悲观。既然过去几年都是一年不如一年,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未来最好的一天,未来有那么多的不确定,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当下,创造未来,改变未来的不确定?
除了疫情引发的次生灾难带来的各种不确定以外,对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不确定还是政策的随意性,他们不害怕市场的风险,但害怕“政策风险”。比如,一会儿打压资本的无序扩张,一会儿民营经济很重要,来回折腾,让人无所适从。最要命的是还有一些文人引导舆论,一群无脑仇富愤青跟着起哄,让太多老板心有余悸,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真正的市场经济。
张维迎说 :“企业家最需要稳定的预期,而不是间歇性的政策扶持。稳定的预期依赖于法治,而不是不断调整的政策。”孟子在两千年前也说过类似的话:“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历史的历史

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今天只不过是历史的延续,人性未变,权力的属性未变,社会的伦理结构未变,人们对权力的崇拜未变。看似是历史却是似曾相识,不敢奢谈两千年来是否有进步,但是敢说我们没有进步反而退步。物质财富的丰富不叫进步,人文精神的富有才叫进步。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再面临风风雨雨时就会处事不惊。就像大雁一样,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冬天来时选择南飞,春天来时再飞回来。看透了历史规律的人,对于眼前的风云变幻也同样会了然于心。
都知道经济周期是从复苏到发展、繁荣、衰退、萧条的往复循环过程,也都知道做最难的事情会更容易,做长周期的事业会长久,但是现实是,太多长期主义者最后会被历史的大周期所消灭。因为经济周期的背后是政治周期,所有的经济周期都依附于政治周期。所以最让人绝望的不是看不到未来,而是一眼就看到了未来。
看历史可以明智,看透历史的发展规律,从高纬度向下兼容,从灾难中长些智慧,去见证历史,不要成为历史,要成为讲历史的人,不要成为历史中的历史。

不为中有为

在历史的剧变中,在社会结构的重组中,在国际政治的惊涛骇浪中,有很多东西被摧毁,但也会带来新的机会,包括经济、贸易脱钩、产业转移等,这也是草根企业野蛮生长的机会。内需再怎么降低,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特别是大健康、养老行业等,还有M型社会下的性价比极高的新产品、新市场,都是机会,也可以走出去,利用比较竞争优势在海外设立工厂等。
有人就有需求,就有市场。有新的变化,就有新的市场和新的需求。无论对打工人还是创业者都是一个道理。虽然有不确定,但也有机会。所以不要迈太大的步子,不要有大额的投资,只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积极尝试,小步快走,快速迭代,谨慎有为。
同时也要对未来的不确定做足够的准备,比如公司账上要有尽可能多的储备现金,家里的储藏室要放满,还包括分散风险,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包括你的财产,还有你的家人,比如这几年,你的孩子在境外上学,就不会被天天关在家里上网课、玩游戏……
在灰暗的环境里,没有白和黑的选择。 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只要心中有光,就可以照亮前方,在迷茫的时候,知道自己所去的方向。
尽可能做到不赞美、不奉迎、不遗忘、不沉默、不从众、不作恶,即便是苟且就苟且吧,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以扭曲如蛆虫,让自己问心无愧就是现在的我们最大的荣耀。
守望光明 创造未来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辞旧迎新依然是必须的仪式,让我们一起守望光明,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心真正向往的、有爱有温暖和安静平和的未来!
最后送给大家阿尔贝·加缪在1940年写的一段话:“今年我不会祝你幸福,因为你的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历重创,但它需要你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去努力维持自己的宁静与尊严:不要等待着他人从头至尾地构建你的命运。”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