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方:你知道怎样改变认知吗?(上)

时间:2022-03-10来源:泰山管理学院 作者:admin

——本文根据马方院长直播内容整理


微信图片_20220310131251




01

认知决定一个人的行动


认知决定一个人的行动,行动反过来促进认知的改变,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认知的改变当中的。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我觉的还要再加上“做到老”,是“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微信图片_20220310131257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太多人让自己的认知停留在某个阶段,让自己的生命状态如一潭死水,直到老去。




02

认知是需要不断成长的


一个人的认知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年龄段有适合每个年龄段的认知,比如我们从小长到大,认知就是不断扩大的,我相信没有人会不认可这种认知的成长性。

小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很单纯,充满好奇,急切的想要了解更多,知道更多,但是我们成年以后,却最容易放弃成长,固守自己的认知,不愿意去做改变和提升。

人之所以会固守认知,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和接收到的信息太过单一,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所以就固化了自己的思维,不再成长。


而因为认知没有成长,带来的结果也一定是自己生活的一成不变甚至越来越坏,这将是一种恶性循环。

过去我们常说的成语“坐井观天”就是这种情况,但是因为成语故事里坐井观天的是青蛙,所以极少人会主动联想到自己,而是认为说的都是别人。


微信图片_20220310131302


现在有一个新的名词叫“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进而阻碍了认知水平的拓宽与心智的成长,长此以往,认知就会变的单一、狭窄,心智不成熟。

这种表述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很多人也因为走过隧道而有切身体验,当车开出隧道,眼前立刻一片开阔。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认知的成长,是敢于不固守已有的认知并且愿意接受改变。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本质上就是认知的差距。



现实中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圈子,有些你是融不进去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人与人之间能聊的来,并不仅仅是因为相同的话题,而是因为相同的逻辑;


而要能聊的透,则不仅仅是因为相同的逻辑,更重要的是因为相同水平的认知能力。



换句话说,你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你工作和生活的层次与水平。

那么,要如何改变认知呢?


图片


换位思考,学会反思

换位思考就是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评判别人。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判别人是人的本能,只要别人说的、做的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非常喜欢张嘴就喷。

这个本能的行为除了让人获得一时的痛快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好处。如果任由这样放纵自己的本能,人永远不会有成长。


微信图片_20220310131307


人要成长,就要学会反思,不管别人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如何与自己的认知不一样,我们都要首先去反思:他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做?

如果是我,我会怎样?

他这么说、这么做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这样的思维模式属于哪一类人会有的思维?

再往深一点,那就是你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是什么影响了他的思维?


是经济能力还是家庭的影响?

或者是学校的教育给他的影响?

再理性一点,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才让他这么想?


微信图片_20220310131312


像这样换位思考一下,你未必会得到所有的答案,但是你一定会学会认可别人,包容别人,最重要的是你能从认可和包容中看到存在的问题,看到差距,看到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你的认知慢慢就会扩大和深入。


图片
不要用现在判断未来

想要改变认知,就不要用现在判断未来,因为你现有的想法80%都是错的,甚至可能100%都是错的。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现在对外界所有的认识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


而我们对未来所有的判断也是基于我们过去的经历。


说白了就是过去的环境和经历决定了我们对未来的认知。


比如,穷人看未来和富人看未来是不一样的


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工作了二十年的人看未来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如果用过去陈旧的经验去开创未来,会有未来吗?

所谓的未来也不过是过去在时间上的延后。

所以,过去的经验越重,头脑里装的不变的认知越多,未来越悲哀,是过去的认知和经验在限制我们如何看待未来。

比如,我们谈孩子的教育,几十年来约定俗成的标准是考分高就是学习好,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


微信图片_20220310131349


这样的标准对吗?

我们有多少家长不是接受了这样的标准?

有多少家长不是在这样的标准下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拼命背标准答案、做题?

有多少家长关注过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考分高能代表生存能力吗?

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生活的好,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孩子未来怎么能生活的好?


我们太多人被约定俗成的标准裹挟着,随着潮流在往前走,却不知前面可能是万丈深渊。

所以,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往后推理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轻易就受别人的影响,


不要管你身边的人给你多少暗示,不要听那些所谓的约定俗成、人云亦云的似乎得到所有人认可的话,有谁告诉你这些话一定是对的吗?

告诉你这些话是对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背后有没有什么利益驱使呢?

我们思考过没有?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