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 校友感悟——学习是一种自我管理

时间:2017-03-08来源:未知 作者:泰山管理学院

泰山管理学院Mini-MBA班、山东中建物资设备有限公司书记 郭志刚

大部分同学说,听完泰山管理学院王老师的课,才恍然大悟,相见恨晚。在学院听了《现代企业管理》,才明白什么叫管理,学管理学什么,抓管理有什么用。尤其是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应该用什么样的管理形式和办法,来把握管理的本质,切实解决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概念

首先,我们要理清商业模式设计和管理模式设计的区别:商业模式设计来自企业决策层:董事会、总常会、领导班子会,是制定公司整体战略,分析利润从哪里来,主要客户在哪里,公司发展方向是什么,核心价值观、市场竞争力是什么。3-5年设计一次。而管理模式设计来自于核心管理团队:职能部门、分公司经理、核心骨干等,主要针对实现战略愿景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战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能可持续改进,每年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做支撑。

作为企业老板来讲,只要你做好战略性设计,引领好企业发展方向,设置好远景目标即可,而作为核心管理团队,要持续匹配高层的需求,匹配企业发展的需求,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不能总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

对于我们企业来讲,目前属于成长期。成长期中,存在的问题有:有干劲、有热情,不得法;管理讲权利,不讲道理;做事凭经验,工作随意性大;工作不用心,执行不到位;职责不明确,责任相互推;流程不清晰,等靠要;工作不讲目的和方法。这些问题处处存在,又交叉影响。所以,企业老板和高层必须带领这些核心管理团队,认真学管理,研究管理,明白管理的基本道理,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具备管理的基本意识,搭建科学管理的思维框架和方法框架,了解管理体系的整体设计(两图、两书、一表: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图、部门职能责任书、岗位职责说明书、绩效考核表)。

那么,让大家学管理学什么呢?第一要学理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第二要学理念:观念、想法、主张;从理念到理论,必须要跳出来提升自己才行。第三要学方法:做法、程序、步骤,从理念到方法,必须要钻进去,下沉到基层。 抓好管理有什么用?对员工:让高层工作轻松,让中基层有积极性,让员工规矩文明;对工作:让工作更有效率,让日常活动不出差错;对企业:让企业持续发展,让老板放心。

二、借鉴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关于“管理方法论”。王老师提到的企业的两种管理方法:一种是硬管理,一种是软管理。往往很多企业要么是硬管理不行,要么是软管理不行,大部分是软硬都不行。我们公司就存在硬管理欠缺,软管理不够的情况。

硬管理:包括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工作标准、绩效评价。特点是简单、规范、可操作性强;

软管理:包括企业文化、沟通协调、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领导艺术。特点是复杂、灵活、可操作性差。

我们公司的硬管理,规章制度还算健全,组织机构上基本成型,但在管理流程上上下不统一,盲区多,执行起来可操作性差。各部门、各项目的工作标准未形成,不规范,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绩效管理很难实事求是,达不到科学公正。

我们公司的软管理,企业文化熏陶了二十几年,根深蒂固,比如铁军文化:令行禁止,使命必达。比如家文化:儒雅真诚,博学善建。内外部沟通协调能力也不错,效果也很好。但是具体到工作流程上,领导班子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沟通不通畅,思想传达不及时,导致很多事都效率低下,拖沓情况严重。

团队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风貌也是很好的,就是不能形成持之以恒的自己的东西。创新精神弱了一些,尤其是在技术创新上,没有能扎扎实实钻研和总结。管理创新有一些,比如工作策划,各部门的想法还是很超前的,而且公司这两年,一直强调的就是“创新”和“落地”,但是真正拿到工作当中,有些创新就没有和实际结合,导致想法不能付诸行动,很难落地。

领导艺术更是欠缺的很多,说明我们学的东西太少,浮躁的东西太多,管理理念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一下,领导艺术对于企业发展来讲,确实太重要了。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是雷同的:思想上重经营轻管理;管理模式上以经验型为主;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大,不规范;抓管理找不到重点和主线;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规章制度、班组建设、员工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管理问题的关键途径有: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奠定科学管理基础;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设计高效的组织体系;实现流程化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而这些,刚好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改进的关键点。

首先,设计高效率的组织体系,要遵循科学分工、有效协作、合理授权、统一指挥、精简高效、责权利对等的原则。科学分工就是要分工明确(不存在职能交叉)、分工合理(不同部门岗位、工作量、难易程度大体相同)、适材适所(把适当的人安排到适当的岗位)。有效协作,说的是要把原来的老办公室里部门之间的墙全拆掉,提倡集中办公,增加工作效率,沟通起来顺畅,而没有任何隔阂。就从这些细节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在部门沟通、科学分工方面进行改进。

公司的组织机构设计,一直在变。要么是直线职能制,要么是事业部制。要么职能部门的数量和名称改了又改,要么是区域与项目的关系改了又改。2017年,公司通过体系认证契机,加强体系建设,已经形成统一思路,构建合理组织体系。这对公司发展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去年,我起草了公司的《岗位说明书》,原以为就足够了,没想到,听完王老师讲的课,才领悟到真谛。在岗位说明书制定之前,首先要制定《部门职能说明书》,也就是每个部门具备什么样的职能,要说清楚。这个部门应该设置几个岗位,每个岗位需要多少人来匹配,都要说明白。而很多公司,都没有这样的部门职能说明书,所以就会导致部门之间不平衡,人数不对称,工作量大的匹配人数少,工作量小的反而人数多。出现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而岗位说明书中,岗位职责(工作职责内容)一定要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并且不要写的太多,一般写出六到八项最重要的职责即可。

接下来的流程管理,我听得很仔细。首先要理解流程的概念:就是一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所流经的路径。业务从何处开始,要流经哪些环节,每一个环节包括哪些活动,在何处结束,花费那些资源。都是流程管理中的重要因素。

我们公司的流程同样要分成一级流程和二级流程。一级流程主要是核心业务流程,对公司主要运行系统起主导作用,数量不能超过20个,比如采购流程、绩效管理流程、市场营销流程、一线施工流程等;二级流程主要是日常事务流程,也就是具体操作的流程,数量可以很多。比如:报销、借款、发放工资的流程。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流程设计阶段,所以要遵从流程设计的原则:实用性原则和简明性原则。就是看得懂、学得会、行得通。还有就是无边界原则:要求从以部门为中心转向以流程为中心。

最后要说说绩效管理。我们公司从2014年就逐步引入绩效考核办法,借鉴其他单位做法,摸索前进,但是从上到下,都不清楚到底什么叫绩效考核、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所以,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明确了责任主体,设定了工作目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和绩效薪酬的管理,但是,依然是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找准当前存在的问题:评价角度单一、过于追求精确、过程形式化、方法选择不当、结果无反馈、引导有偏差。这些问题直接带来的现象就是下面抵触情绪太大,或者根本没能形成绩效文化作为基础。

所以,绩效评价的原则很关键:先建立后完善;先简单后复杂;先模糊后精确;先过程后结果;先激励后惩罚。并且在确定绩效标准时要遵循的原则一样重要:基于工作而不是基于人制定;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坚持平均先进;应公平合理,为评价对象所接受;具有可衡量性;体现企业价值导向。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是最难的。所以,一定要制定好权重。从特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个人素质)、行为(工作过程: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结果(工作业绩: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指标设计。比如:综合素质占5%,工作态度占5%,工作能力占20%,工作业绩占70%,是比较科学的。但是,这样的权重设置,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就是,这个企业注重工作业绩。如果从软管理角度评价,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协作沟通、领导艺术、创新能力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权重,这样绩效管理就能做到软着陆,大家更能接受,企业绩效管理才能更上一层楼。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王老师在管理本质方面的观点:管理是一种职业;管理是一种规则;管理是一种手段;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无论如何,作为高层管理者,首先要学会思考,在不断学习中,汲取新的知识营养,掌握更科学实用的管理思维和办法,才能带领大家做好管理,才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勇立潮头!

学习也是一种自我管理。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